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4-1-27 06:33:48

汪德隆(22) 孩提时代记忆

                              汪德隆(22)

                         孩提时代记忆


    2019年的8月,时年82岁的汪德隆创始人汪渭泉的重孙汪福郁回溧阳探亲,这位1937年出生于汪德隆大院的孩子,对汪德隆有着无限的深情。在家人和朋友的陪同下,这位汪教授参观了溧阳博物馆、天目湖酒文化博物馆和溧阳图书馆。让他感到非常惊讶的是这两个博物馆都陈列着汪德隆的复原场景,在溧阳图书馆的网站,还检索到了汪德隆的一些文献,浏览《溧阳论坛》,也阅读到了网民们回忆汪德隆的一些热帖。
    也许是遗传的因子,汪福郁在父亲任董事的期成小学(原和平街小学)学习非常优秀,最后以优异成绩进入宜兴中学,1955年以高分考取北师大,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因此,孩提时代的汪福郁对汪德隆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记得1943年,母亲黄蓉珍带着6岁的他和弟弟,从绩溪南观的老宅出发,走徽杭古道回溧阳。那时他和弟弟都幼小,不可能走这么多路,于是,母亲请了一位挑夫,把兄弟两一边箩筐一个,一路挑到了溧阳。那么,当年从安徽绩溪到溧阳到底有多远,汪教授也没数,但路上少说走了近十天。期间途径郎溪梅渚的汪德源,在掌舵的二叔汪友伦安排下休息了两天。直至今天,汪教授还是非常怀念一路护行、领航回归溧阳最最亲爱的母亲。每当中国著名歌唱家唱起《母亲》时,这位自小在汪德隆长大的孩子就会热泪盈眶······
    打开徽商的史料,阅读徽商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品味这些徽商感人的亲情史料,让现代的人或当代的年轻人无不感到徽商经营中的许许多多的规矩。在我撰写《汪德隆》的日子里,领略了徽商的肯苦、徽商的吃亏、徽商的能耐、徽商的智慧!汪德隆的第三代掌门人汪序伦的三儿子、今年近八十岁的汪福陞先生对我说,我们汪家的规矩很严。大家知道,汪德隆是我家太公汪渭泉一手创建的,到我父亲手上已经是第三代了。我家的孩子很多,沾亲带故的也不少,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汪德隆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凡是汪德隆的孩子和与汪德隆有情缘的孩子都不准进入汪德隆。这是因为汪德隆都是生产吃的商品,如小方糕、油绳、小酥糖、撒子酥、金刚脐、绿豆糕、小方糖、芝麻糕、月饼、金枣果、甜炊饼、巧云,以及高柜出售的许多南北货,古巴糖、金枣果、棉白糖、红砂糖、白砂糖、桂圆、核桃、薄荷糖、柿饼,以及生果、瓜子、茴香豆等等等等,以及低柜出售的各种酱菜、尤其是散装甜酒、米酒、白酒等。上述这些商品,假如营业员看到汪德隆的孩子蹦蹦跳跳进来了,塞一粒小糖、拿一块饼子、抓一把瓜子给孩子也是正常的。汪福陞先生告诉我,汪德隆在经营管理方面一直抓得挺严,尤其是公私合营后,父亲就和我们约法三章,严禁我们这些家属和孩子私自出入汪德隆。如果哪一个违反此规矩,或进去吃了一粒小糖,抓了一把瓜子,或吃了一块萝卜干,必被父亲“一个死顿”。
    汪福郁说:汪德隆历经太公汪渭泉、爷爷汪瑞伯的苦心经营,到了父亲汪序伦手上已经非常有气势、有规模了。那时我虽然还在小学、中学,但对里面的主要管理层人物还是记忆犹新。如店中的管事,我称之为胡伯伯;财务主管是程宗钰,我称程伯伯;柜台业务主管是戴定俊,我称戴叔叔(见戴定俊图片)。那时汪德隆的很多店员和工人,都来自安徽绩溪,其中一些人离我家老宅所在的汪村还很近。
    汪福郁作为汪德隆最后一任老板汪序伦的长子,对当年的记忆还是十分清晰:“从绩溪回到溧阳的初期,我和父母就住在汪德隆的偏屋内。因为我年纪小,所以母亲一再叮嘱我:我们虽然经营着汪德隆,但没有经过特别允许,不得到汪德隆的厨房里吃任何东西,也不许到柜台的货架上随意拿取任何物品,必须付钱后才能从柜台获得所需物品······
    大哥汪福郁的一番话,这些当年汪德隆的规矩,与二弟汪福陞说得完全一致。(待续)




http://img.jsly001.com/attachment/Mon_2401/4_80165_b0867af02b01b39.jpg?101

当年汪德隆柜台业务主管戴定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德隆(22) 孩提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