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4-1-27 06:37:55

汪德隆(25) 远去的记忆

                                 汪德隆(25)   

                           远去的记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而这七件事当年的汪德隆似乎就占了一半。这就是汪德隆的酱菜、醋、糕点。
    我国醃渍蔬菜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中国四大酱园: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长沙九如斋、广州致美斋;传承古法制作经历,发扬南酱与北酱各之所长。而汪德隆的酱醋维持到现在,应该是溧阳唯一的一家。
    有人说,出生于上世纪40、50、60后的人最苦,因为他们历经了抗日战争、三年内战、朝鲜战争、三年饥荒的岁月,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吃饱饭,那怕能敞开肚皮喝稀粥把肚皮灌饱。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人们只要不挨饿就行,只要有点稀饭、有点汪德隆的酱菜配点“幸福团子”能使肚皮“不闹”就行了。
    在难以忘怀“三年灾害”饿死人的岁月里,我不但偷吃过“营养粉”(一种用石头粉、麸皮、糖精等材料制作的粉末),还偷吃过汪德隆做酱油的豌豆,啃过汪德隆做月饼的火腿骨头,咬过汪德隆做豆生酱板的豆饼,但最美的享受是小手抓吃刚刚出锅的、制作香醋的糯米饭。可以想象,在那个十分饥饿的年代,能够吃到一点食物,那可是享受人间天堂的感觉啦!
    其实,像我们这一代对汪德隆的印象,已经到了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记得我从家中(原孙家大院)的石库门出来,沿三阳泰巷往北(渡船口方向)三四十米就到了汪德隆的东大门,穿过汪德隆南货店店堂、糕饼工场等,就到了汪德隆的北大门,码头街这边的三间屋南货店,即汪德隆创始人汪渭泉最早开设的南货店,也就是汪德隆的主大门。出大门顺手第一家是我姨妈家,姨妈家的老房子就是民国年代有名的馥云轩菜馆,也就是当年得到汪渭泉同意借汪德隆围墙而建的店面。
    就街面而言,汪德隆三间屋门面缩在里面,面临码头街成“凹”字形。这是因为早年汪渭泉的汪德隆门面西隔壁(碑亭巷口)已有住户或商铺,后给谢长庆建起了诊所,其门诊二层小楼门面凸出汪德隆门面足有四五米,同样,东隔壁的馥云轩菜馆也凸出汪德隆门面约四五米,这样,从汪德隆大门到码头街街面,就形成了一块约十几米见方的区域(连接街面),这在当年黄金地段的码头街是非常少见的,也大大开阔了汪德隆大门口民众购物、排队、小歇等活动的场地。同时汪德隆大门正对八九米宽的汪德隆大码头,也大大方便了货物的上下。
    据汪德隆第三代掌门人汪序伦的长子汪福郁回忆:“汪德隆的大门门框是石头做的(徽派建筑特色石库门),对开的两扇大门是乌漆实心厚木做的,大门上面是一长条金山石,阳刻了“汪德隆”三个大字。大门两边没有开窗,墙是白色的。据我二弟说,在白色的墙上还写有一个大的‘酱’字,但我已经记不清了······”。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依稀记得白墙上有大字。听上辈老人说,当年汪德隆大门两旁的外墙体上有油漆写的“酱园”黑色粗壮规范的大字,字的大小有一米六左右,公私合营后被去掉,到了六十年代,仍隐约可见(待续)。


http://img.jsly001.com/attachment/Mon_2401/4_80165_fbee4a9b8841ba4.jpg?5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德隆(25) 远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