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6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目湖镇] 溧阳名优特产专题帖之三十九 引领中国吊瓜子行业发展的“瓜子哥”宋小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2-9-25 06:3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溧阳名优特产专题帖之三十九  


          引领中国吊瓜子行业发展的“瓜子哥”宋小伟


“吊瓜子”是人们非常爱吃的休闲食品,溧阳人称之为“口销货”。进入腊月,中国的百姓都会蜂拥进入各大农村贸易市场和城市的大小超市抢购年货,北方是这样,南方也是如此。在这些城乡千千万万购年货的人群中,除购置猪、鱼、鸡、鸭等等大宗年货外,中国人传统的“口销货”——吊瓜子,自然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


吊瓜子学名叫“栝楼子”,属于葫芦科植物。在很早以前,它仅仅是一味中药,外形就是拳头大小挂在树上类似的小瓜果,从不被人重视,即使早年的苏南人把它囊中的瓜子掏出来洗净晾干,炒成香喷喷的瓜子,仍没有被人所重视。


时代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当历史的长河来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在中国的苏南溧阳出现了一座非常有名气的商品交易地——江南春。也许是当年开办“江南春”的领导看中了杜牧《江南春》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随后,借着这《江南春》无穷的诗意,一千多年后的1995年,这里诞生了溧阳改开早年的一家炒货店——“小伟炒货行”,这家以“前店后坊”经营模式出现的炒货行,在短短的几年内,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迅捷成为溧阳乃至周边地区“炒货界”的佼佼者,它的主人就是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瓜子哥”的宋小伟。


出生溧阳小城湾里村的宋小伟成为“瓜子”,原因固然很多,一者是他从小就有过人的灵机与聪明,二者是他完全继承了岳父的炒货技术,让他把当年开在溧阳江南春市场内的“小伟炒货行”经营特色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尤其是2000年初,当“小伟炒货行”做得风生水起时,他了解到浙江某公司“吊瓜子”大量积压卖不出去的巨大“苦恼”后,他以商人特有的嗅觉和灵感,看中方向、审时度势,经过艰苦的努力,获取了市场的销售主动权,为“吊瓜子”打开了销路,同时走上了专业生产吊瓜子之路。是年,宋小伟刚刚三十岁。


这位从“吊城角落”成长起来的孩子集研究、开发、生产“吊瓜子”于全过程。他首先与农户从“吊瓜子”的品种、种植、生长等方面研究,培植了最好的品种。如浙江吊瓜子“越篓3号”和“越篓6号”,把“栝楼子”里的瓜子洗净后经2天的暴晒,理想的数据就出来了,“越篓3号”每斤1460粒,“越篓6号”每斤1070粒,尤其是“越篓6号”每粒瓜子非常饱满,壳和仁的比例为45.6:54.4,如此好的品种,无疑成为宋小伟“吊瓜子”理想的原材料;其次,宋小伟亲自抓生产,自2000年上马“吊瓜子”以来,都是他亲临生产一线,对炒制“吊瓜子”过程中的风选(整理)、炒制、拌料(调味)、冷却、包装到成品验收,他都悉心过问、道道把关。他的三台连续炒货机都是自动化的,每台价值40万元。高档的设备,先进的工艺、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及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吊瓜子”的产品质量。


为了把“吊瓜子”做大做强,经过一系列的投资和精心准备,2006年宋小伟把自己的“小伟炒货行”大大的提升了一步,花巨资在天目湖工业园田家山工业区圈了一块地,建厂房,装设备,盖办公楼,并把“小伟炒货行”改名为“溧阳市正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档次的提升,产品质量的讲究,大大提高了“吊瓜子”在全国的影响力,各地的需求量大增。而如今美中不足的是,当年在溧阳江南春市场被炒的红红火火的“小伟炒货行” 原汁原味的吊瓜子,溧阳人现在已经很少能吃到了,因为整个产品全部销往常州,再有常州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加强“吊瓜子”的质量,宋小伟还把其品种引进到溧阳当地种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农户都来引种,搞得当时苏浙皖地区种植“吊瓜子”风靡一时。其实,种植“栝楼子”获取“吊瓜子”也不易,由于种植、管理、技术不到家,许多农户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种植成功。而宋小伟为了获取优质饱满的“吊瓜子”原材料,他跑有关农业院校,到种子科研所,向教授专家请教,也向其它省市交流种植经验。迄今为止,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陕西、贵州等都在种植。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吊瓜子”在全国炒货市场的竞争力。


宋小伟一般是向 “吊瓜子” 种植最好的单位和农户购货,每次他都是带着现金去现场提货。他去提货时从不麻烦对方,总是早早在他的装货车上用矿泉水和着油条烧饼打发一下肚子,谢绝对方的吃请。因为他非常了解种植户的心态,都希望这位全国知名的“吊瓜子”大王购买他们的产品。宋小伟说:“我一般收种植户的“吊瓜子”30元一斤,这应该是很低的价格了,但没办法,我运回家加工好成品,只卖到32元一斤,连本带利只赚2元,有时连付工人的工资也不够,真正赚钱往往要靠市场原材料跌价了......”


市场就是一把双刃剑,一面赚钱一面亏本。这位引领中国“吊瓜子”行业发展的宋小伟,历尽商海风云,有失败,有成功,有痛苦,有喜悦,二三十年的“吊瓜子”生产经营史,尤其是遭遇的风险和九死一生情景,让他刻骨铭心:当2008年9月世界金融风暴来临时,他这个小企业几乎每天都在亏损,而每天的亏损让他整天夜不能寐,痛惜不已。但顽强的意志让他重新振作了起来。有一次他出差,自驾在路上行驶,一阵内急,他把车子停好,站在道边欲行方便,谁知下面是个陡坡,他一脚不慎,人“咕碌咕碌”翻滚着掉入沟底,人顿时昏死过去。等他苏醒过来,右手骨折,满脸是血,报警后,他被救护车送到当地医院抢救。那时他躺在病床上,感叹无限,想得最多的是:办企业,不仅仅是赚钱和亏本,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


据《本草纲目》及大中药辞典记载,生吊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熟吊瓜子是经传统配方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宋小伟告诉我:其实,吊瓜本来是长兴白岘乡农家在房前屋后种植的一种瓜果,当地农民把其籽炒熟后常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近年来,吊瓜子已成为当地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项目之一。但他们主要还是以种植为主。


“瓜子哥”宋小伟今年已经五十又二,是中国最早从事熟吊瓜子生产、销售者之一,他不但对该行“炒货业” 了如指掌,引领“吊瓜子” 行业的发展,他也熟谙倭瓜子、西瓜子、葵花子、海瓜子、西瓜子、南瓜子、黄瓜子等几十个炒货品种炒制技艺,是位名副其实的“瓜子哥”。目前,他空下来还研究“中国吊瓜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对中国吊瓜子的市场规模、市场分布、所处地位、行业状况、发展环境、政策导向等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让我们祝福并祝愿溧阳这位“瓜子哥”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往直前。






“瓜子哥”宋小伟


“瓜子哥”的生产基地


吊瓜(学名叫“栝楼子”


著名休闲食品“吊瓜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6-14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