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5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渚镇大田村: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思萌 发表于 2021-8-31 14: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田村地处社渚镇西部,与南京高淳和安徽郎溪交界,村域面积6.15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849户,2733人。近年来,大田村党委高举党建引领主旗帜,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一道苦干实干,致力于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民生建设,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嬗变为村强、民富、人和的新农村。



“党建+群建”合力“谋路子”

乡村要致富,首先看支部。“如何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成为村“两委”班子的首要课题。

把好制度建在队伍提质上。村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政治职责,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建立“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真正得实惠”长效机制,推进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

把好思路带到村级发展上。村党委以党建为纽带,实施“党建带群建合力谋发展”行动,创新开展干部“返乡走亲”活动,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谋求村级发展新路子。结合“双挂双促”和“常州百千万工程”,在江苏省溧阳高新区投资建立标准厂房、购买压路机等机械设备、扩大苗木种植面积,努力培育自身“造血机能”。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以前的4-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20万元以上。



“党建+项目”催生“脱贫力”

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田村党委紧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两手抓”“两手硬”。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村党委确定了青虾养殖、苗圃种植作为本村特色产业,开辟“党员带动示范基地”,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党员探索、合作社经营、群众参与”的脱贫致富新模式。近年来,大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35户低收入家庭、67名贫困人口相继摘掉“贫困帽子”。

件件实事温暖群众“心窝子”。村“两委”创新实施国家级良田改造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排涝灌溉难题。同时,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改善村公共基础设施。截至今年,大田村共浇筑水泥路25.9公里,拓宽水泥路3公里,新建标准化农桥7座,配套实施道路亮化路灯120盏,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青虾产业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青虾养殖基地承包费从每年每亩300元上涨到700元,青虾养殖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党建+网格”服务“零距离”

“除了发展好村里的产业,还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特别是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办好。”这是大田村“两委”班子的心声。

织密党建网格“连心网”。根据现有党支部设置情况,大田村党委成立了4个党建网格,充分发挥10个党员先锋中心户和群众的连心桥作用,实现党群服务网格的有效覆盖。在各个网格成立了百姓议事会,形成了由党员先锋中心户、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代表的乡村善治新模式,充分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

架起党群干群“同心桥”。大田村为全村困难群众建立帮扶档案,由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志愿者服务队、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对村里80周岁以上老人、特殊儿童开展生活救助;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就业困难,让部分年龄较大的困难群众加入村环境卫生保洁队,实现家门口就业。

党旗领航振兴路,齐心共建幸福村。大田村始终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拓宽产业发展、谋求改革创新,在“党建+”助力下,跑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溧阳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6-17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