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1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城街道] 姜丹书 • 胡麟书 • 康庐 (十)选择再三走为上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3-9-26 07: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姜丹书 • 胡麟书 • 康庐  

                   (十)选择再三走为上策

    50年代对私有制的改造,60、70年代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早已成为过去的往事,而且这些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事人的离世,逐渐被人们遗忘。就拿民国年代苏南小城溧阳名医胡麟书来说,如不留点文字下来,这将是一段空白,就如他们胡家的家谱在文革中销毁,留下的不仅仅就是一大堆问号,而是一段空缺的历史!
    从1950年到1956年为止的各项运动,其重点还是经济领域的私有制改造,农村紧紧围绕粮食田地,表现为“打土豪分田地”,城市围绕房屋及产业,表现为“公私合营”,最后都收归国有。那时千年溧阳古城近百条大小街巷,有着大量的私宅、店铺、作坊,有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最后都被“公私合营”了,合作态度好的私营老板,还给你一点少得可怜的“定息”,到了文革,“定息”也取消了。
    码头街从明末建造的双桥(凤凰桥)开始到老轮船码头(现新华桥)处打弯再到西成桥,沿街商铺密布,是对资改造的重点区域。当年的情况是劝你进单位、或组织起来合伙搞、或公私合营搞。店铺、住房等逐渐归公。如码头街碑亭巷口谢长庆诊所的四间屋楼上楼下门诊楼、八间屋病房、辅房、天井等全部归公,收归房管所。因那时谢长庆一家子人口多,最后留下诊所后面的小楼作为一家人的栖息地。谢长庆诊所房子收归国有后,有关部门顶峰头上安排了十二户人家入住。
    而当年的胡麟书诊所,是1948年才完工的花园式诊所,这幢“康庐”是当年溧阳城唯一的一幢“洋楼”,再加大院里的辅房和设施、花木、环境,无一不让人羡慕不已。但东西最好,要想得到这颗美玉,还要得到主人愿意,得到主人的同意。
    随之,相关部门开始找胡医师谈心,拉近乎、表心意,一套一套的来了,但自小读书、长大做医师、只会看病忠厚老实的胡医师不吃这一套,向来人表明了自己的诊所刚刚建好,亏空很大,还借了一屁股债,自己正日夜工作,要还清债务,并婉转拒绝了对方。
    俗话说医者仁心,胡医师开诊所,这么有名气,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找他,但那时的社会,三教九流各式人物都有,尤其在抗日战争中,溧阳处于敌我拉锯区域,有日寇、国民党军、和平军、新四军、保安团等等,而胡麟书作为医生,坚守给人看病、看好病为天职和信条。但当年是50年代初,镇压反革命的枪声随时响起,那时,区长就有枪毙人的权利。别说溧阳警卫营和公安局了,就连来溧阳工作的南下工作团,每人腰间都有一支手枪。一旦有事或不顺心了,还真的有点让人胆战心惊呢。
    如家住东门北大街给孙中山当过秘书的狄侃,抗战胜利后就回家定居了,胡医生也上他家给他看过病。狄侃的狄家大院不知比康庐大多少倍,北大街的半条街都给狄家大院占据了。解放后溧阳县政府大院要扩大,把整个狄家大院拿了下来,把这位孙中山的秘书赶到了周家院的破旧小屋居住。再如康庐斜对面就是姚家巷,巷内街面的许多房子店铺都是溧阳城西北面乡村姚姓大小地主的房产,50年代初登记房产时,这些姚姓地主怕挨斗、更怕杀头,都不敢来认领自愿放弃了。眼前发生的一切,胡麟书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虽然是位埋头业务的医生,这点社会态势他还是拎得清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几乎想了千条路,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决定走为上策,他选择了离开溧阳,去上海发展。
    1953年3月23日,41岁的他和24岁的续弦妻子狄宝琴,走出康庐,经通益炒货店、久丰漆庄、时代印刷所、华得利钟表店、沧浜码头、紫美照相馆拐上了大洋桥,再经窑货行,来到老县衙后面的公安局,办理了户口迁出证,全家八口人由溧阳码头街3-1号迁往上海淮海路1258号落户。
    同样是阳光明媚桃红柳绿的阳春,同样是这个日子,八年前的1945年4月1日,老岳父姜丹书率领全家从上海来溧阳胡麟书诊所小住,整整八年后的1953年4月1日,一条大木船载着胡麟书一家八口和家具以及诊所的医疗器具,由溧阳前往上海安家落户。(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5-2 17: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