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成传媒-天目湖信息港 天目湖论坛

查看: 27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溧城街道] 汪德隆(20) 西区的平面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平陵一哥 发表于 2024-1-9 06:5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汪德隆(20)   

                           西区的平面图

    对于坐落在碑亭巷汪德隆的西区,当年老溧阳城人并不这样称呼,许多人还是称汪德隆,或称汪德隆的晒场,还有更多的老溧阳居民称汪瑞伯的家,或称汪序伦的家,或干脆称汪德隆老板的家。但更有溧阳城的文人和居民称这碑亭巷西边的地盘为汪德隆生活区。
    实际上,早年和汪德隆隔条马路(碑亭巷)的西区,就是一个三不管的废地,原址荒芜一片,除掉沿街的房子外,“长毛动乱”后一批苏北人划小船沿河而上在此地搭建“滚笼棚”暂时栖身。汪德隆的扩大和发展,使汪渭泉和儿子汪瑞伯不得不考虑自己和工人们的住宿、安置、生活、后勤等设施,而碑亭巷对面这一大片区域与汪德隆围墙仅仅一墙之隔,无疑是汪德隆理想的生活、后勤、服务区域。
    而在这片区域的西南,有一洼上辈人人个个知道的石方大塘。假如在晚清或更早以前,把碑亭巷拉直了,这碑亭巷旁是石方塘,叫“方塘埂路”也是自然的了,但由于这条古老的碑亭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通,这就留给了与之平行的三阳泰巷,因此,从三阳泰巷到蛮家墩西后街口止,这条路就成为“方塘埂”,而且老溧阳人一直叫这条路为“方塘埂”,这一叫就是数百年,直到1949年易政后改名为和平街止。
   这样,汪德隆的西区在西临石方塘、东连碑亭巷、南接期成小学、北与码头街相连的区块优势中发展建设了起来。碑亭巷虽然坐落在溧阳城的西边,与码头街相连,是条历史小巷,但并不热闹,也不繁华,到了我们这一代,除巷的两头住了一些人家外,中间路段还是冷冷清清。当然,巷南头的期成小学(和平街小学)和巷中间的和平粮店,上学的孩子、购粮的居民,倒也给这条小巷带来了一些生机和人气。
    尽管汪德隆东区范围很大(参见《汪德隆》(8)汪德隆地图),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厂区面积仍不够使用,而最大的问题是晒场。而那时发酶主要靠温度,尤其是冬季,全靠砻糠燃烧来提高温度。而运来的大量的砻糠都是潮湿的,必须在太阳下晒干,因此,必须有一处大面积的晒场。也就是说,最初看中与汪德隆一墙之隔的这块区域,是解决汪德隆的晒场。
    这块晒场是非常大的,紧挨期成小学北围墙而建。从东到西约百十米,从南到北约四五十米,土地平整后,在上面铺上了整整齐齐的板砖,形成了当年溧阳最大的一块砖铺晒场。晒场完成后,在紧靠晒场的北面,建了一排库房,用于晒干物资的存放,或堆放其他库存物资。
    在建晒场和库房的同时,四周的围墙也同时开工建设。之后,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西区大门旁建了一排职工宿舍平房,在西区的中央,建了五间屋带阁楼的住宅房,其中有两间辅房,作为汪德隆老板全家饮食起居的地方。建的样式、结构、造型与东区两座南货门店房差不多。在职工宿舍和汪德隆老板的住宅房之间及四周,建了花园、花台,种植了观赏花木等等。
    应该说,在没建西区之前,汪德隆只有两个大门进出,这就是码头街南货号和三阳泰巷南货号,自从有了西区后,汪德隆东区在碑亭巷的围墙上也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门,这样大大方便了两个区域的生产和生活。
    下面是当年汪德隆(西区)平面示意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溧阳市捷成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45576  苏ICP备202104557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414号

GMT+8, 2024-5-2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